arrow_top
Banner
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内容
局放在线监测系统的操作流程
- 2025-08-27-

局放在线监测系统标准化操作流程 (SOP)

一、 系统投运前准备

硬件安装与验收确认

传感器校验: 确认所有UHF、TEV、超声波、高频电流互感器(HFCT)等传感器已按设计要求正确安装,且出厂校验报告齐全。

电缆连接检查: 检查所有同轴电缆、光缆、电源线、信号线的连接是否牢固、无破损,屏蔽层接地良好。

主机单元检查: 确认监测单元(IED)安装稳固,电源已接入,指示灯状态正常。后台机柜检查: 确认工控机、服务器、网络交换机等设备供电与网络连接正常。

软件系统初始化软件安装与授权: 在后台工作站安装系统软件,确保软件授权(License)有效。

系统配置:

设备建模: 在软件中建立变电站/开关站的一次主接线图,并将监测单元与对应的GIS间隔、开关柜、变压器、电缆接头等设备一一绑定。

通道配置: 为每个监测单元配置其连接的传感器类型(UHF/TEV等)、编号、灵敏度。

阈值设置: 根据技术规范或历史经验,为每个监测点初步设置报警阈值(如:dBmV, dBm, mV)。

用户管理: 创建不同权限的操作员、工程师、管理员账户。

系统基线测试

在系统正式投运前,在设备无已知故障的正常状态下,运行系统至少72小时。

记录各监测点的背景噪声水平,观察信号特征,确认无异常干扰。

将此噪声水平作为“基线”,并据此微调报警阈值。

二、 日常监控操作流程

系统登录

打开系统客户端软件,使用分配的个人账号和密码登录。

选择正确的变电站/监测区域。

主界面查看与状态总览

一次接线图视图: 快速浏览整个变电站的监测状态。通常用颜色编码表示设备状态:

绿色: 正常(Normal)

黄色: 预警(Alert) - 数值超过预警阈值但未达报警阈值

红色: 报警(Alarm) - 数值超过报警阈值

灰色: 通信中断或设备离线

报警摘要栏: 查看新的未确认报警列表,了解紧急情况。

数据查看与分析

趋势分析:

查看关键监测点的局放幅值(如dB值)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图。关注是否有缓慢增长或突变。

报表查看:

定期(如每日、每周)查看系统自动生成的监测报表,了解整体运行情况。

详细数据分析(当发现异常时):

多技术联合分析: 同时调用UHF、TEV、超声波等多种技术的信号进行对比,辅助判断信号真伪和类型。

PRPD/PRPS图谱分析: 这是诊断局放类型的关键工具。分析相位分辨局部放电图谱,观察放电点聚集在工频周期的位置,判断是电晕放电、沿面放电还是内部放电等。

故障定位: 如果系统配备定位功能(如时差定位TDOA),利用多个UHF传感器的信号到达时间差,对放电源进行粗略定位。

报警处理流程

确认报警: 点击确认报警信息,并记录确认时间和操作人。

初步判断:

排除干扰: 检查是否有其他作业(如操作隔离开关)、天气变化(如雨雾天电晕增加)、或外部射频干扰源。许多系统具有“干扰识别”算法,需结合其判断。

分析信号特征: 利用PRPD图谱等工具分析信号是否具有典型局放特征。

分级汇报:

黄色预警: 加强监视,记录在案,在例行报告中汇报。

红色报警: 立即向相关负责人(如工程师、班组长)汇报,并填写异常事件报告单。

建议措施:

缩短该设备的监测周期。

安排人员进行离线复测,使用便携式局放检测仪进行现场复核,验证在线监测结果。

根据诊断结果,结合设备重要性,规划停电检修计划。


版权所有:保定市屹高电气有限公司 备案号:冀ICP备11010346号-4手机版